- 2017-03-21
- 来源: 金风科技
3月21日,由《能源》杂志和领航智库主办的2017低风速前沿技术与应用创新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行业内的100多位领导和专家共同探讨了风电的规划、前景以及低风速前沿技术等。论坛还评选出了“2016全国十佳低风速风电场”和“低风速时代十大技术创新奖”。天润新能宁夏固原第一风电场以及低风速高轮毂塔架解决方案-钢混式风电塔架技术分别获奖。
“十三五”的风电开发要集中式和分散式并举,尤其在中东部及南方地区,分散式风电实现就地消纳,一定程度上避免弃风限电问题出现。风电的技术进步使低风速的界限不断降低,2016年已经有低于5米/秒的地区开发了风电项目,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尽管如此,在低风速地区开发风电依然存在巨大的挑战,比如:风能的捕获与转换效率、复杂地形的资源评估、湍流强度入流角与尾流效应、运输吊装与检修、用地与环保、规模与经济性。这些问题需要产业链坚持技术创新并且实现产业协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使产业链共同进步、风电持续健康发展。
会上,金风科技风电研究院院长孟庆顺发表题为《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未来风电场设计理念》的主旨演讲,同与会专家共同探讨面对低风速、复杂地形、恶劣环境等发展困难,风电机组和风电场如何通过多目标的分析达到最优输出。
在技术创新方面,低风速地区复杂地形意味着从风资源微观选址到风机设备都需要每个机位点单独评估,匹配最适合的机型和塔架种类及高度,从而实现整场的效益最大化。灵活的运输和吊装方案以及智能运维也可以提高低风速风电开发的质量。金风的湖北龙感湖项目、湖北桃花山项目、河南嵩山项目等中东部地区项目实际使用了混塔、降噪、智能运维等技术,运行表现优异。华电、大唐、中广核等开发商领导在会上着重介绍了上述项目的实践方法和实际运行情况。
在产业协同方面,标准化的接口、专业化的运维协作、带方案招标、价值链合作以及与资本跨界合作都成为低风速风电开发的重要保障。金风投融资方案帮助十余位民营企业家建设了风电场,位于浙江磐安青梅峰上的风场是当地的第一个风电项目,2016年全年,全场平均风速5.33米/秒,发电量超过1.1亿度,标准利用小时数达到2828小时。为当地带去清洁能源的同时,也创造了稳定可期的经济效益。在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方面,供应链都是重要的突破点,金风每年拿出约3000万元的资金鼓励优质供应商进行创新。全产业链有共同的使命感,共同思考如何提高低风速地区的开发价值,才会使整个风电行业保持可持续发展。
金风低风速高轮毂塔架解决方案-钢混式塔架技术荣获“低风速时代十大技术创新奖”
金风科技旗下天润新能宁夏固原第一风电场入选“2016全国十佳低风速风电场”
论坛还评选出了“2016全国十佳低风速风电场”和“低风速时代十大技术创新奖”。天润新能宁夏固原第一风电场以及低风速高轮毂塔架解决方案-钢混式风电塔架技术分别获奖。
天润固原风电场(二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装机规模48MW,于2015年3月19日开工建设,2015年11月23日投产运行。安装24台金风科技2兆瓦风力发电机组,2016年全年风电机组平均可利用率99.69%,平均风速5.61m/s,折合年标准小时数2326.66小时。
金风科技钢混式风电塔架技术的成功应用打破了国内混合塔架的空白,为轮毂高度超过100米的风机塔架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包含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荷载计算、节点设计、抗疲劳预应力体系、空心基础、箱变内置、配套工装开发等。金风科技钢混塔架技术对低风速区域的风电开发具有重大意义:钢混塔架做为高轮毂塔架的成熟解决方案,可充分利用低风速区域100米以上的高空优质风资源,大幅度提高传统意义上的低风速区域发电量,改善低风速区域的风电投资回报。钢混塔架下段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自身具有防水、耐水、喜水等特征。因此,对于我国河滩、湖滩、湖区、潮间带、泄洪区等存在被水淹没浸泡的区域,钢混塔架是一种完美的解决方案。钢混塔架使用混凝土材料代替了传统钢塔的下段,节省了大量的钢材,为环保节能和绿色减排做出了重要贡献。